2014年伴隨著熱鬧選戰,亞斯伯格症一躍成為熱門關鍵字。時為市長候選人自述有輕微的亞症後,政治新聞、媒體名嘴及諸多觀察家、部落客們紛紛解讀候選人的言行舉止、剖析與此症的關聯,進一步提出見解;而各式各樣的回應中,有人表達喜愛他心直口快、有人厭惡他口無遮攔、有人欽佩他不結黨聚眾、也有人對他自以為逗趣的「行話」感到被侵犯而口誅筆伐。這些社交與溝通上種種的不圓滑,是症狀的呈現也好、或只是性格上的特質,或多或少引起大眾關注,有機會促進討論和理解、進一步學習相處之道。
實際上亞斯伯格症並非少見。普及率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層的研究從千分之二至四十分之一皆曾被提出;而隨著新版「診斷與統計手冊」對過去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分類與診斷上的修訂,有國內實務工作者發現輕症診斷的提高使得現今歸類為自閉症類群疾患病譜的亞症與高功能自閉症的盛行率有上升的趨勢(但亦有國外研究推論自閉症盛行率會因部分診斷變更為社會性溝通疾患而減少)。的確,診斷會影響到醫療服務、福利分配、保險策略等外在系統的介入、以及當事人自我概念、歸因取向等內在系統的運作,但無論醫學診斷如何變革,對於日益多見、過去被視為類似亞斯伯格症族群所具有的溝通和社交障礙等特質提供適切諮商服務-包括當事人的社交技巧訓練、適切情緒表達練習、認知行為調整,以及生活圈其他人的因應與相處之道等等-也同等重要。
敝人於學校服務的經驗裡,持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學生並具有亞斯伯格診斷者始終維持一成以上,不可謂不多。這些學生在適應校園的過程中經常面對的挑戰,包括不易建立良好同儕關係、與授課老師關係緊張,連帶學業成績受到嚴重影響;而肇因於溝通上的誤解,部分學生還發生校內外衝突事件、違法事件、住宿糾紛,而反覆的人際挫折造成自我評價低落與情緒困擾,都是諮商人員可介入之處。如前段所述,工作對象分為當事人及周遭他人:對當事人提供心理諮商外,對周遭他人則進行宣導。宣導的重點在幫助同學及系上人員認識亞症的表達方式、了解「直白」非惡意,能夠溫和而直接與之交流;並且擔任當事人與教師間的橋樑,在亞症容易偏執於興趣此特徵之下尋求共識,維持可接受之課堂行為,同時若有需要,建議教師適度調整課堂口語和紙筆考試的呈現方式以減少錯誤解讀。
亞斯伯格症、或現今歸為自閉症類群障礙中的一類,就如同任何生理、心理上大大小小的不適(儘管部分心理衛生工作者視之為具有神經心理發展意義的人格特質,而非一種『疾病』),當個人遭遇時,家庭的支持會是最有力的奧援。以現今的醫學觀點亞症無法「根治」,但若能及早發現,父母理解且用包容的態度面對孩子社交困難、興趣偏執、感覺敏銳等亞症特質,以有效的溝通方式教養,同時搭配專業的諮詢協助提高孩子社交技巧、敏銳度以及彈性,對當事人未來社會生活的獨立自主有很大的幫助。過去在學校接觸到來自不同家庭環境、具有亞斯伯格症診斷的學生中,有的家長參予度很高、與學校合作密切,也有的因為種種原因對孩子現況不甚了解,於是孩子獨自在校內校外辛苦碰撞,有的甚至成為流浪學生,難以在一所學校安頓下來。不論何者,這些當事人的父母一定都曾有共同的辛苦體驗,因此針對照顧者除了提供教養的建議,其他如情緒支持與釋壓、資源的連結等等都是心理諮商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