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詹鼎正授教表示:「骨質疏鬆症已是全球第二大的流行病,骨鬆好發的髖骨骨折其死亡率更不下乳癌末期,可稱是老年人的隱形殺手,而造成髖骨骨折最重要的原因是跌倒。」研究顯示,一般社區中65歲以上的老人,有1/3左右每年都會跌倒,這個數值會在75歲以上年長者會更高;在跌倒病例中,50%會產生輕傷、10-15%會產生重傷,1-5%更會產生骨折,且有部分的患者會因此而死亡。
人體骨骼由皮質骨跟海綿骨組合而成,且不斷代謝重組,如果舊骨質代謝過多或過快,新骨質又來不及製造,兩者便會失去平衡,使其間孔隙不斷增多、變大,形成代謝性骨骼障礙。

骨質疏鬆臨床症狀

發生骨質疏鬆時,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雖然有些會腰酸背痛,但這並非此病獨特的症狀,因此常常被忽略,等到真的發生骨折,或是累積一些傷害後,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如駝背、身高變矮、骨折部位變形劇痛、局部或廣泛的腰酸背痛、體力變差、行動受限,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生活不便與功能障礙,影響日常生活甚劇。
更嚴重的是,病人往往因骨折(或害怕骨折)而減少活動量,加重骨質快速流失的惡性循環,結果導致海綿骨含量較多部位明顯流失骨質,如腕部、髖部和脊椎等部位,並導致這些部位發生骨折。

骨密度檢查

研究證實,骨密度較低者發生骨折的風險較高,當骨密度值比正常年輕人的平均值低一個標準差時(T值降1),則發生骨折的風險約增高兩倍,其中脊椎骨折約增高2.3~2.5倍,髖部骨折則約增高1.9~2.6倍。

適應症

  • 停經或卵巢切除的婦人
  • 患有易併發骨質疏鬆症之患者,如腎臟疾病、卵巢衰竭、腦下垂體腫 瘤、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 年齡大於40歲,且活動力低下者,有骨折病史者
  • 接受人工關節手術者
  • 服用易致骨質流失之藥物者
  • 全身或局部的骨質密度追蹤
  • 運動不足,肌肉不發達者
  • 較少曬太陽者
  • 大量吸菸及喝酒者

骨質疏鬆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主要分為(一)防止破骨母細胞(Osteoclasts)過度的活動,如口服的Fosamax,點滴注射的Bonviva及Aclasta(二)加強成骨母細胞(Osteoblasts)的活動如維生素D3、鈣劑、Forteo每日皮下注射、每半年注射一次的Prolia

骨質疏鬆預防方法

均衡飲食外,增加鈣質及維他命D攝取:鈣質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成分,必須由每天攝取的食物中提供。如在烹調時加入牛奶或奶製品、煮排骨湯可加醋幫助將鈣質釋出、火烤蛤蠣時要連湯喝等。
選擇負重運動:運動對骨骼成長有正面幫助,因為骨骼成長過程與骨頭承受的硬力有關,運動可以幫助與硬力對抗,藉以增加骨頭合成。如:跑步、快走、打球、舉重、啞鈴操、跳躍動作等。
每天曬太陽至少10分鐘:透過紫外線的照射,可以活化維他命D,才能與鈣質相輔相成。建議在早晨或傍晚太陽不是很強烈的時候,每天曬個10-15分鐘。
避免過量咖啡、煙酒:長期過量的煙酒、咖啡都會干擾造骨細胞的活性,讓體內荷爾蒙失調,進而影響骨頭生長,讓骨質更快流失。
加強肌肉力量:固定運動每週3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及均衡飲食對增加肌肉量有一定的幫助。
規律的正常作息:正常的作息可以讓內分泌系統正常工作,維持荷爾蒙分泌機能,避免因熬夜晚睡、失眠、壓力大等因素,打亂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骨骼發育生長。
針對高危險族群避免跌倒:可在家中較危險的環境如浴室、樓梯等,加裝防護設施或營造無障礙空間,即可大大減少意外的發生;若在光線不足的地方活動,盡量有家人或其他朋友結伴同行

陳博光教授診所 關心您的健康

( 衛教文章僅為諮詢參考之用, 無法取代實際的醫療行為; 身體如有不適建議來院就醫治療。)